阅读.评论
与诗为伍谈诗
文/与诗为伍
诗人不只是热血的动物,更是思想的载体。这思想从来不是他人意识形态的复制,而是诗人和他现世生活的交互。
诗人就是将他的现世生活当着他的情人一样的对待,这才有了真切的爱恨情仇,而不是虚拟的爱情故事。
一种以抒情为基调以描写为主宰的诗的行文方式。辅之以简洁的叙述和点睛的议论,还原一首诗的成因及其过程的抒情诗。它充分调动了语言的表现功能,为诗人的创作服务。
诗人可以写作过去,也可以写作未来,但更应当立足于当下,这样才不至于辜负造物主把你安排在这一时间段的良苦用心。
热情待人,善待一切事物;冷静写诗,写出人生的积淀。
对于诗的清晰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我们既往阅读的经验,即从前的诗(经典)。而未来是模糊的,现实是混沌的,也正是这混沌为我们提供了新诗出现的可能,并指向未来的那片模糊从中折射出光荣。
主创性,是诗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但创造不能凌驾于诗歌之上,正如不能凌驾于诗人之上。如果凌驾于诗和诗人,那被踩在脚下的诗人及其诗也只能是创造的傀儡,而毫无真人生的气息。如同伪科学假借科学之名所产生的荒诞不经。
2012-7-18
|
一棵枝叶繁茂的意象树
——伍培阳诗歌集《细微的景致》序
张述华
认识伍培阳先生,是在好心情原创文学网。因他一组《细微的景致》,才让我不经意闯进了他的诗生活。在伍培阳先生处女诗集《细微的景致》即将由湖南省杨帆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编印成书,我即将淡出之际,把对伍培阳诗歌的一点肤浅思考,是为序。供朋友们阅读时参考。
《细微的景致》分上、下两册,共收录了伍培阳先生业余创作的950余首诗歌。我们依据意象特征,把这些诗歌分成了“细微的景致”、“视野的山峦”、“内心的风景”、“小小村庄”、“现实与回忆”、“节气中的歌吟”、“花开花落”、“春天的意象”、“站在秋冬的临界点上”、“一棵伞状的树”等10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专辑。
《细微的景致》文笔朴实、联想丰富、刻画入微、诗意灵动。诗人在《盛夏》打开自己的内心,依次放进村庄,田野,渓流,然后释放出故乡的养育之情。那里有《月亮回家》时穿过蛙鸣和蟋蟀內心时的絮语繁复和荡漾;有诗人坐在鸟鸣里,往自己内心装填的一座座山岭,宛如他的父辈和邻居的细腻场景。在这里,伍培阳信手翻开民谣,山歌和方言,用丰饶的词汇和情感,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他的诗歌之树。
在伍培阳的诗歌意象中,《视野的山峦》总是排着队,一只鸟落入远处的林子,另一只鸟从林子起飞(《油菜熟了》);视野里起伏的山岭总是推涌着波浪点头,摇头,兴奋和失落,如同手中烟蒂缭绕弥漫的烟雾(《比喻》)。就是这些层层叠叠的山峦,一会儿在古意里新颖、一会儿新颖里匍匐(《在寺庙的门口徘徊》),拥挤、黛绿、绵延,随时都在按摩你的视野和心境,让你无可名状地兴奋和疲惫(《另一座山岭》)。与此同时,诗行间那些《跑动的日子》在回忆的底片上,用黑白、彩色,快乐和伤痛叫着喊着的岁月,把诗人《内心的绿叶》缀在枝桠和季节,向着背着阳光雨水,凸显出柔和,坚忍与不屈不挠。诗歌的魅力,正是透过这些纷呈的意象朝我们澎湃而来,不断叩击着我们的心扉。
《内心的风景》是诗人用一组组纯净的词汇,编织出的一种宁静而又甜美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追求与理想。《回家》中村狗蹲在墙边在心亊里疲惫和假寐,和孩子们讲着童话和寓言,描述和表达,思考和度量;《父亲和我》挨着当代农业的词汇、时令,规范地长岀茂盛的庄稼、年景和收成;还有《溪流》里20年前的小姑,提着比自己沉重的竹篮和生活走过石桥,不幸跌入溪中的那一幕,至今让奶奶悔恨;而爷爷的眼神总是那么意味悠长,脸上纵橫的皱褶仿佛岁月的阡陌、苦难和经验,在农村、农业、农民的顺境和逆境里悲哀和自豪。在这些内心的风景里,叶子就是这样翻过来复过去,让风读着事物的两面,演绎季节变换的逻辑(《叶子》)。用诗歌描写内心的风景,让自己的思想往返于浪漫与现实之间,意象也变得更加生动和感人。而这,我认为正是伍培阳诗歌成熟的标志。
在湘西南那个偏僻的《小小村庄》,诗人站在自己的童年里遥想当年,《镰刀的梦,总是弯曲的》。当《现实与回忆.》中的那些《风景》宁馨地睡熟了/姿态柔美,微微起伏夏天,《夜话》中的月色会翻入墙内/侧着呼吸/偷听甜蜜的夜话。这个时候,坐在矮凳上的奶奶/将一堆陈旧的穿戴/放到膝盖/深度老花镜片/摸索着扣眼,裂痕,和缺失(《针线》),从一个墙角/蹒跚到另一个墙角/抬头看见/门前的山坡/已掘岀很深的坑/深过往昔/和公元纪年(《碎裂的瓷器》)。道路上,遇见村姑的乳名/和她母亲的喊叫/隔着溪流/她的背影,明亮且幽深(《摘》)。从《感觉》中转岀山坳,诗人忽然看见/一头牛犊在母牛的胯下吃奶/祖父嘿嘿笑了。而农历节气歌吟中的农事,一直在延续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伍培阳的诗歌,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原始村落的自然生态的原始美,以及村庄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淳朴的民风。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对生活的深度思考和不懈追求。
《花开花落》中更迭的岁月,让伍培阳诗歌在暮色的山岭上捡起一瓣瓣落寞和怀想,《夏天的花朵》总是扑动着白色与黄色的翅膀,以及斑斓的彩色;《牵牛花》日渐消痩的身形,不仅可以让成熟的稻田低下头颅,而且可以让白鹭从水面拍起,衔着一行唐诗(《溪岸的花朵》),让《蒲公英》音符般灿烂、美丽和忧伤。《油菜花开》在现实和想象之间,流淌糖蜜和芬芳。《四月的李花》先是一朵、一枝、一簇,然后成片,成林,穿越视野,落户内心。《花朵》纯黃。亮得紧凑,开得错落有序,缓缓打开內心的开阔和狭窄。至此,我们从中品味到了伍培阳诗歌的《高度》。
如果说,春天的意象能让我们体验到风让白嫩、黄、绿和淌的涧渓嗓子如此粗犷;花朵绽开的容颜捏着村姑的羞涩、胆大和奔放;那些揣在心中的词组和短句,也洋溢着生动和幸福。在这里,村庄迈着江南水乡的步子,沿着石板路岀去、走进来,崭露一派春天的模样(《春天的摸样》)。那么,《在秋和冬的临界点上》的那些飘悠和疼痛、群山远和近的矇胧与清晰,以及一群鸟苍凉酣畅的圆点和线条,就是在他在诗意的滑翔里,尽力引渡我们的视野,净化我们的內心,能让我们义无返顾地去除狭獈和阴沉,在生活中历练出一种诗歌旷达和明朗的境界。
伍培阳的诗歌是生长在湘西南崇山峻岭之中的一棵根系发达、枝叶繁茂的意象树。它根植于湘西南的山坡、蜿蜒山道路旁;树冠随山岭起伏,叶子随季节千姿百态,始终给人以一种自然、青翠、浑圆的感受。这棵树/从树根岀发,往上攀爬,不同的方位,不同的风景/春夏秋冬,感到温暖,寒冷,阴暗,光明/再向上走,就到枝梢了/在更高的高处,正在努力接近蓝天。这是我对伍培阳诗歌的总体印象。
鉴于本人才疏学浅,文中不尽之处、不当之处,烦请读者和伍培阳先生指正。
2012-8-29草于四川乐山。
【原创】赏读兰波的<元音
文/十月写手
http://www.zcshige.com/forum.php ... 710&page=2#lastpost
《元音》
兰波(法国)
A黑、E白、I红、U绿、O蓝:元音们,
有一天我要泄露你们隐秘的起源:
A,苍蝇身上的毛茸茸的黑背心,
围着恶臭嗡嗡旋转,阴暗的海湾;
E,雾气和帐幕的纯真,冰川的傲峰,
白的帝王,繁星似的小白花在微颤;
I,殷红的吐出的血,美丽的朱唇边
在怒火中或忏悔的醉态中的笑容;
U,碧海的周期和神秘的振幅,
布满牲畜的牧场的和平,那炼金术
刻在勤奋的额上皱纹中的和平;
O,至上的号角,充满奇异刺耳的音波,
天体和天使们穿越其间的静默:
噢,奥美加,她明亮的紫色的眼睛!
飞白 译
先做个个人见解的简单注释,吃完饭后再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阅读感受!
A权富生活下的黑暗,兰波眼里的金字塔的尖。E人间竖立的温度计。I美丽的爱。U日常生活与历史规律的变奏,善良与和平的人间向往。O热爱。
AEIUO:爱是我和你!我爱你!
元音:最初的世界,并可以解释为最真实的世界。我相信兰波以此为题目是两种意思混合间通的,也就是两种意思皆有。诗人常常因为表达上的困难性,或者是文字表达力不足,或者是世界的过分复杂和难以明了,而选择的一种混沌处理法则。这里需要的是顿悟里的意会,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因为世界需要混沌处理法则来保持其完整意义性。
兰波死的时候非常之早,而一生有诸多遭遇,据说没有过过什么平稳安静的生活,许多时候是在年轻的奔波中渡过的,可以说他是一位典型的天才诗人。因此他诗歌的选择和处理就带有典型的天才因子,与神秘和混沌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至于为什么这位得到过广泛认可的天才诗人却没有获得一份安宁的生活资源,成了诗歌的流浪儿。也许正在于,天才诗人在社会知识面上的不足;也许更由于这种天才诗人的才华让多数人无法理解,或者有理解的人处于嫉妒或者排挤,也不愿意帮助和吸纳这样单纯到连生活都难以处理好的天才的歌手。这显然是众多混合社会因素造就的社会悲剧。有才华的天才在得到发展空间和施展的社会舞台之后,带来的几乎都是社会奇迹。只是天才死于庸众似乎成了一种历史宿命式的社会约定。
没有谁愿意培育天才,因此世界总是归于平淡和灰暗。
天才的诗人一般都成名非常早,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诗名在外,并创作了大量名篇了。在我国古代有这样的例子,在国外,或者在世界上这样的例子是有许多的。诗人而天才,不是以知识结构而取胜的,他们因着热爱美好而歌唱,因着厌恶丑恶而吼叫。他们是自然培育的赤子。是大自然激发和培育了他们敏锐的神经思维系统,并不时触动和激发着他们的灵感。
但天才的诗人是有其知识系统的,他们有着模糊的对世界整体的认识,他们的知识体系不是不存在,而是一种潜伏着的暗涌的河流的存在。这很难令人理解,很难被人利用,也让诗人们自己在生活中变的难以捉摸了,或者因为他们无法驾驭自己潜流暗涌的知识体系和热情,所以他们的生活才充满了变数和动荡。这也是性格塑造命运人生的规则之一吧。文化的天才是很难与现实生活接轨的一类人。这也因为社会很难适应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兰波一个天然就爱憎分明的诗人。用爱憎驱动着自己诗歌和人生的人。用天才的文化感应来解读世界的人。
A黑。兰波为什么没有原由的如此盖帽,或者这真的与A这个字母的创造历史有关联。但我的知识局限让我不得不放弃去推测这种设想,大家可以自行去英文世界里追索历史根源。但很明显,在上的黑!是兰波如此盖帽的唯一原因。在兰波眼里世界是黑白分明的,爱憎分明的,丑陋的就是丑陋的,美好的就是美好的。
A黑就是在上的黑暗。这就是兰波眼里的丑陋的世界。“A,苍蝇身上的毛茸茸的黑背心,围着恶臭嗡嗡旋转,阴暗的海湾;”为什么是苍蝇?为什么是黑背心? 黑背心是隐秘的恶的隐喻。呵呵,大家见过外国人粗毛孔的毛绒绒的手背吗?这毛茸茸就是一种细节的描写,只是兰波把嫌恶赠给了它。
苍蝇嗡嗡的叫着旋转,如此形象的去表达那些贵族们燥热于腐朽的生活。而这种生活是像澎湃的潮汐和海洋一样,占据了大量的人生空间和人生舞台,它们满当当的在世界上冲浪和炫耀。正是,阴暗的海湾嗡嗡的旋转。
E,雾气和帐幕的纯真,冰川的傲峰,
白的帝王,繁星似的小白花在微颤;
“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我记得这句话,但忘记出处了。但这句话确实是最通俗的,对兰波这句诗歌的注解了,再没有更好的,可以让人理解的如此透彻。
但没那么简单,兰波有自己的话要说,他有许多话要说。 | 雾气的纯真。雾气在很多时候在人眼里代表了迷茫于生活,但兰波是个天才的孩子,对前途一片天真烂漫。所以他这里说的雾气的纯真是一种艺术上对朦胧美的赞扬。而不是说,生活充满迷惘。他认为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这个雾气是他对自然艺术美的赞美,也是代表着他眼中的大自然。用单一的事物代替一整个的整体世界,这是诗人天才的贯通和意指。这是诗歌里不可或缺的诗歌技巧和手法。是一种单一代替整体的癫狂,一种诗性笼罩一切的癫狂,宛如明月之光辉,宛如太阳之光芒,笼罩着所能笼罩的一切,让它们也发起光来散起辉芒。是一种天才对所笼罩的事物的无上关照,赐予它诗性光辉。
帐幕的纯真。帐幕,是人间与大自然结合的边缘地带。帐幕不是真实的人间,虽然只与人间隔了薄薄一层帐篷,但它是不完全的代表人间。仿佛有许多的诗人对人间并不怎么热爱,而总是倾注更多的爱给予大自然。兰波就是如此。所以,他在这里有个取代比例上的失重性心理倾向。雾气已经代表了他对自然美和大自然界的情怀。但他在诉说人间的时候,依然倾向于在人间与自然的边缘地带盘旋和徘徊。
也许是人性的倾轧和暗战,让天性纯洁的诗人在心理上永远无法完全接纳世界吧。因此诗歌的比例在自然和人间上失调了。这是因为我们大家内分泌有点失调吧,呵呵!
但明显的,兰波是保有对人间的纯真的热爱的。这徘徊在非人间的边缘地带的游子,又何尝未曾想过真正成人,享受人间的幸福和美好呢?!
雾气和帐幕之中,包括雾气和帐幕是温暖的,也许是距离人间近了一些。毕竟兰波是人类,需要同类的温暖来驱除孤独。所以,E线下的近人间是温暖的。
但兰波属于冰洁的傲峰,或者更高。这里显然是冷了。“冰川的傲峰”,峰线之上有歌声,犹如仙音唤人心。呵呵骄傲的兰波,他看得见人间的冷暖。
|
傲峰之上,白的帝王。这文化者的宿命般莫测的追求啊。仿佛天才如兰波者都难以令人置信的,在特殊的时刻抛弃掉人间的冷暖和嫌恶而自我升华为高洁的可以统御一切的帝王了。这里已经忘却了人间一切,惟独剩下意象自由纯洁和美好的世界了。
繁星似的小白花在微颤;
我不知道兰波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候的生活状况。但兰波在把自己想象为帝王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失去自我却是可以察觉的。他知道自己的渺小,也知道人间有诸多的幸福,他在想象这些幸福的时候进入了,一种叫做微微醉的陶然之中,他陶醉了。就像海子对未来的真切幸福安排一样,他们都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而被这种向往打动和陶醉着。此时,一切从高处宣泄释放下来,繁星这样的美好落满了纯真的大地。不仅仅兰波陶醉,我这个阅读者也是必然去向往的。这美好连绵不绝,让人回味无穷,囊括了人间的幸福感受呢。
幸福的兰波在体味人间的冷暖和苦乐,因此E是一管温度计,兰波是知道人间冷暖喜乐和苦悲的温度计。这是天才魔术师的艺术表演。
生而为人不忘自我。因此,兰波顺手推出了I。自己和火焰般的爱。
I,殷红的吐出的血,美丽的朱唇边
在怒火中或忏悔的醉态中的笑容;
诗人火热的爱,对人间的爱,特别是年轻诗人火热的爱,很容易就化身为了心目中的女子。徐志摩如此,兰波应也是如此。
|
殷红的吐出的血;应是爱情至此,让人呕心沥血,生死无悔。这是想象中的爱情,美到像一轮把生命吐哺的丹阳。
文字表露个性,因此我们可知道,兰波此人生就血热,而生就血热的天才似乎都不长命,譬如徐志摩。年轻的对热血般的爱的诉求,是不是有点过热呢?是值得深思的。热情总也是难以持久的东西。
但诗人是渴望无比热情的爱的,是渴求有个朱唇的女子如此与他相爱的。只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而责怪诗人索求无度,因为这样的诗歌的吐哺,正是诗人自己对大自然和世界的爱的真实写照。是他自己如此爱了这个世界,才渴望得到如此的回报。
似乎,我们更需要的是要怎样去关怀和呵护如此的天才,让他们不因为过度血热而夭折。那实在是人间的莫大幸运。
天才的诗人不是没有智慧,只是因为他们过于热情、血液里的火热总也难以冷静下来成为稳固的生命基质。这是才华过盛,天才富茂的人需要警惕的。不要过度消耗自己,以图持久,以图与世界达成美好的协议。 | 在怒火中或忏悔的醉态中的笑容;
呵呵,富于感情色彩的兰波!在想象着与自己恋人的故事。也表露着自己对世界的喜怒哀乐,只是这里过于美好了,只是表露了爱情里的故事,而其余部分的世界的故事显然没有空间去表述,但这些已经活生生的被展现了。
这就是天才的丰满。醉在爱里的兰波是无比可爱的。就算要为这个世界买单和忏悔,兰波的爱依然是要热烈的付出的。因此兰波醉笑着。说着爱人的忏悔的可爱,内心却总也无悔。无悔于对世界的爱。
高尚又伟大的人的唯一付出是对世界无悔的热爱。 |
U,碧海的周期和神秘的振幅,
布满牲畜的牧场的和平,那炼金术
刻在勤奋的额上皱纹中的和平;
啊人间,美满的家庭和幸福的生活。想到爱情就想到爱情的结果,一个幸福的家,是任何人的梦想和追求。U,我们是可以对照和参考那些围着栅栏的牧场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形象式转化,或者是诗人的乾坤大挪移!。
碧海的周期和神秘的振幅,
平静的关于爱的延伸和延续的诗性描述。从阴暗的海湾突然跨越进了碧海地域,幸福的降临,美好的缔造。让人间变换无穷。
爱与憎的眼神,是那么的分明和透彻,它洞悉了一切。爱是有生命的能成长的东西,它用自己的生命力,慢慢的走向世界的周遭,美好的爱会延伸和延续进整个世界。形成一个稳固的美好的家园。
碧海是平静的美好,没有风浪的幸福港湾;而神秘的振幅是一种生命活力,幸福生活的生命活力。
那炼金术;这就是爱的纯火,是爱的三味真火提炼了人间。爱是勤劳的精神动力,勤劳是美好的爱的生活保鲜的纯火。要用三味真火提炼人间,要用纯净的火维持爱的美好,修筑爱的家园。这是兰波给我们的爱与家园的秘诀。 | U是一个安宁的牧场,是一方恬静而美的家园。兰波在宣告,由于热爱的存在,所以美好总是要降临的,并得到坚固的人间保障。因为我们有爱的炼金术,有勤劳的人民在向往美好又安宁的和平。
可以这么说,U是热血的爱铸造的历史长城,里面有世间美好的一切,和可以保障美好生活延续的一切,还有一个朱唇的你。
O,至上的号角,充满奇异刺耳的音波,
天体和天使们穿越其间的静默:
噢,奥美加,她明亮的紫色的眼睛!
|
人间是需要战斗的。正因为有苍蝇。正因为有阴暗的港湾。才需要用热血的爱去战斗,为了爱情战斗,为了热爱的世界战斗。这些都是潜在的并不需要表达的意指。
奇异刺耳的音波,
令人无比振奋。兰波是个容易激情和兴奋的好男孩!是个对奇异的事情和世界充满好奇和激动的男孩!
奥美加,是什么?我真的不知道是一路神仙还是一方水土上的美女。假设这是音译的话。那真是天衣无缝的选择。音与字合,字与音谐!美乎哉!
这首诗歌的段落之间充满了节奏式的分裂,但把它与一整个的世界对照起来,我们发现:世界是联系的!
不相干的字母元音带来的丰富意象,也许是由于诗人思维上天然的连贯性,也许是由于他发现了世界是联系的,由此在深度根系里悄悄的融合。
宇宙中明亮的紫啊,是一颗无比诱惑人心的幸福葡萄!。。。。。。如此解读,我终于可以放下心来,相信兰波不会怒发冲冠的从他年轻的坟墓里跳出来追杀我了!如此也知足了!也许我就可以活过百年了。 |
现代人的闺怨
----------陈智泉诗歌意境的阴柔之美
文/凭空远眺
我们知道,月亮属阴,女人属阴,夜也属阴。在月亮---女人----夜之间,用一条线穿串起来,那个,这就是一种纯粹的阴柔之美。陈智泉的《读月的女人》所展现的正是这样的阴柔之美。
陈智泉的《读月的女人》这首小诗,不但把月亮读“活”了,而且,还让你整个的思绪随之动了起来。他用大量的铺垫来强化读者的认同感,增加读者对诗意中的画面的认知度和现场感,让你自然而然地就走进了诗人的意境里。“用绰约的目光,抚摸久远的心情”看到的是“大地一片岑寂,乳色的雾 \缥缈不出远逝的脚音”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一切都如《读月的女人》心中“一个人的月亮,冰涼如镜” 的那种心境。然而,在这种凝望中,“缱绻的背影”象一只“落寞的陶罐”,“能够盛下千年的月光\却盛不下飘飞的裙裾和一个女人”。那种落寞如“箫声遥迢,掠过凭栏的思绪\一遍又一遍,将空谷中的梦幻\濯洗.”我们可以想象,一阵阵忽隐忽现,若有若无的箫声在寂静的夜空,如乳色的薄雾般的缥缈,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恋物思旧,女人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最盼望的又是什么?当然是情感的复苏,情感的融合,恋人的存在。但是,现实却是另一种场景,是一个女人在月下的独语-------“你为谁守望?”读到这首诗,我们不禁想起唐代的那些描写闺怨的诗章。由此,看得出作者的古典修为还是很高的,受这类诗词的影响比较重。
纵观全篇,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类似“春江花月夜”般的美丽的画图。以清丽之笔,从始到终脚步都在画卷中轻轻移动。以一个“你为谁守望?”统领了全篇,表现了现代人的情感需求。较好地运用了古诗词的“起承转合”的艺术手法。全篇气韵连贯,情绪饱和,整个情绪都蕴酝在诗情画意之中。
附:陈智泉原作
《读月的女人》
文/陈智泉
读月的女人,独对夜空
恍若那抹弧形的蓝
用绰约的目光,抚摸久远的心情
一个人的月亮,冰涼如镜
大地一片岑寂,乳色的雾
缥缈不出远逝的脚音
落寞的陶罐,能够盛下千年的月光
却盛不下飘飞的裙裾和一个女人
缱绻的背影
箫声遥迢,掠过凭栏的思绪
一遍又一遍,将空谷中的梦幻
濯洗。花语在月影里流淌
淡抹一笺粉红的回忆……
凝眸无言的结局,你为谁守望?
挥之不去的,是月亮之上
那个无法忘却的幻境?
为人类的幸福祈祷——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1]
作者:山城子
选: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原名査海生,生于1964年3月24日,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读:
海子在这首著名的诗里,显然是为人类的幸福祈祷。
作为诗,祈祷幸福的表达,当然有他自己的艺术方法。
1、3、5行“从明天起”的反复,使复句的排比立刻形成。反复,为强调诗思的意向;排比,则增强诗势以强势抒情。强势抒情又通过层层递进而实现:个人-做个幸福的老百姓;生活-力求开阔而温暖;他人(亲人与陌生人)-都幸福平生。
第7行之后是递进的展开。“闪电”是比喻的运用,本体为“灵感”或“诗思”。犹言“我”——诗主体形象,已经成熟于这样的想法,就是要有一个温暖的环境(自然的,无疑也是社会的)。因此很有必要“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这里的“河”与“山”不仅仅是自然的,也喻进了社会系脉区域的纵横,都应当是和谐与温暖的。诗人就这样将社会理想阐明了。
以上应是诗的第一部分。用的完全是通俗的语言,且都很生活的。而抒发的情感却很不一般,我觉得那“山”那“河”兼有象征性寓在里面。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结构的借代,可如何改变才能温暖,这是个暂时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接下来的第二部分,诗人极善良地转入祝愿。
11-13行的排比充分展示了“我”的人性良善。人间的幸福不过是事业的有成与婚姻家庭的美满,“我”都切切地祈祷了。毕竟人心皆怀此念,这样的祝愿多么美好呀!但现实的世界却让人料峭春寒。
最后一行是第三部分。“我只愿”后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反复与照应,深意别出呢——请看:上一行“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言外之意“我”的幸福是前面说过的,“我有一所房子……”
这是一所什么房子呢?“面朝大海”——广阔无垠的精神家园,诗国的浩瀚,而大海不是社会不是尘世。尘世社会在陆地上, 意思分明是说“我”只能在诗国里享受“春暖花开”。
意思是说,当这个诗的海洋浊浪翻滚时,诗人还是绝望了,最终就选择了永远地离开。不能够被人理解的极端行为,我们不好揣摩(也许为诗担忧而忧郁症了),但海子还是以这个代表作的形式,很厚道地栖息在中学课本里了,栖息在怀念他的一代代年轻人的心里了。
2012-8-30于文化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