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86|回复: 6

[选稿] 09-12《会员作坊诗文选》栏目自选稿、投稿跟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 07: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审:天荒一隅

《会员作坊诗文选》将选择自主投稿,不再事先安排。

所有作坊会员,可以任意选编自已的稿件,诗、文、论,若干篇。(已在网刊刊用过的主题,请不要再次编入。)

注意:截稿时限为当月10日。
发表于 2009-12-9 21: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荒诗选·等待飞翔

◆给母亲河

多少春秋你就这样地流淌,纯净到黑的水
永远不会带走我的影子
我希望到了冬,你就把我刻画
在坚硬的冰上。那样到了春天
我才会随你远航

无论到哪里,我心里总藏着你
我都在你的影子里成长
相信 你会记得当年
第一次在水里 我划出的是左手
还是右手

因为你,我总是苛求完美
风暴来临时,我常常会把自己抛弃
让雨水和风雪自由地洗礼
带着你抚育的品质,面对生活
一脉相承,匍匐大地
2008.6.30

◆江边的柞树林

这个夏天,田地边缘的柞树林
格外茂盛
老汉的头发越发花白
老汉穿黑色的短衫
老汉手里的歪把子镰刀,锋利得
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林间的空地是祖宗墓地
坟头没有墓碑,坟头周围长满蒿草和
黄色白色紫色的野花
墓地的树上左边是乌鸦
右边有喜鹊
它们一起摹写墓地的画图

老汉割去坟头高一些的蒿草
就像为地下的先人剃去蓬乱的头发
盛开的鲜花被留下来
依旧朝着太阳开放
老汉擦去头和脸上的汗渍
默默站了一会
随后,沿着江边的路返回村庄
2008.6

◆蒲棒的颜色深到褐色

湖边。那些菖蒲又长起来
细碎的小花,随风而落
涟漪飘,荡花药
蒲棒的颜色深到褐色

水清格粼粼。六月比往年更热
我继续等待。立秋过后
也许更热,那时应该忘记夏的身份
让那些成熟的棒飞行
2008.6

◆幻影

盛夏,江比天蓝
倒影里,点水的鸟换上新衣

我梦想像小时候,在江滩
一次次撇钓鱼的缆线

鱼从江水的缝隙跃起
躲进夏的幻影

那些鸟带着好奇的目光看着我
要我与它们一起飞翔
2008.6

◆江村岁月

青年点的茅屋,与老乡的
没有什么两样
那个岁月,拉和辫的
茅草屋成为黑龙江边的村子的特征
屋四周是园子
障子边是杨树、榆树
院子里有正在开花的沙果树。记得
那果叫黄太平

那时很少苛求什么
夏天
在结满了果的树下,听
清唳婉转鸟鸣就很是惬意
到了秋天
收工之后
吃几枚熟透的水李子或黄太平
已经非常享受
2008.6

◆等待飞翔

在江村,就那么默默地
生活了那么几年
习惯了在田野,看着草木纷飞
习惯了在黄昏的江,游
或拾片状的卵石……
而今,依然铭刻那暂短的时刻
思维已习惯于
像江一样,缓缓流淌
沙滩,旋涡,深渊,以及日夜漂浮激流的航标
而解开栓着的船
——那是我的的翅膀
明天在太阳升起时,我等待
飞翔
2008.6


◆悖论

仅用苍凉难以描绘那些过去的荒原
河泡的水纹
隐藏北边疆的神秘。黑土地广阔如男人
解开衣扣的胸怀
草原的风,暴露出大荒的密码
而我们视而不见

昨天令人怀念。但昨天
我们又是多么渺小和缺乏远见,甚至不如当年荒原中
一颗微不足道的小草
那湿地的一只被镰刀砍伤的
马舌子怨恨我们,今天
它的后代已无家可归

最终我们只能自己对自己怜悯
自然将把它的密码锁进抽屉
然后对我们的后人说
“那些寻求富庶的人
随着荒火和犁远去,自动失去返回的船票”
荒漠,将成为
他们的墓地
2008.6


◆在通往江的那条路上

在通往江的那条路上
经常有乌鸦飞过
噪音落进草丛,藏在野花中
马车铁轱辘碾压的车辙,深浅不一

天空晴朗的像镜子。云跌入大江
往日的车辙已经磨去棱角
在那条路上,我永远成为
一位陌生的过客

下雨的时候,车辙里的积水
泱过路边的黄花
而我走过后留下的脚窝
水已浑浊。这让我心里充满荒凉

那条路就像那条江,如今
已十分遥远
只有那消逝的马车轱辘
依旧颠簸在心的路上
2008.6

◆黑石路

院墙上爬满茂密的紫藤,细碎的花
一片一片锦簇着
爬到顶端的藤萝,细嫩的芽依然蓬勃向上
海风有些潮湿。墙延伸花也延伸

墙外的空地工人在修小花园
两个女人在锄林间杂草。黑石路在海边弯曲
墙与马路间月季次第开放,时有
暗香扑鼻。

2号院的后门面朝大海,自动门半开。门口
两个卫兵精干的像雕塑,一人面南一人面西
里面的别墅小巧,楼房庄重
那个散步的老人一准是退休的将军

海滨路上,推自行车的女人时而拦住行人
推销自己烤干的海星
潮水退去,沙滩宽阔了许多
一群少男少女追逐嬉戏,弄湿了鞋和衣衫

老式渔船停泊在海湾,长长的缆绳牢牢拴住
路边的铁栏杆。船家女人在路边招揽
乍来的游人出海打渔,这个游乐项目
一次一小时拉一网才一百元

我与老伴第一次来北戴河
第一次在黑石路散步第一次在这里下海
我想,这也是最后一次。因为
一个人不会第二次进入同一个大海
发表于 2009-12-9 21: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诗说1)【原创】
                       作者 / 陈泯
  
    有个网友在QQ里讨教怎么写诗,我听说他19岁时,我说“那你就别写诗了,好好学习生活吧”。且不说诗歌的伟大与否,写诗能不能当饭吃等等诸多问题,我总感觉诗歌在今天来说,是个很玄的东西。
    如今打开网络,诗人如漫山遍野的野花烂漫。是不是诗,会不会写。。。哇塞,我想起经年中几次全民蜂拥炒股的场面。也相信世界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个拥有这么庞大的诗人国家了。这不由让人怀疑诗歌是否冬日里的白菜萝卜,贬值了?
    许多人爱诗是源于残酷生活的紧张和过于现实,需要在另一种世界里耕种那一点小小的,与生活不一样的自留地。当然,也有骗骗小姑娘幼稚心什么的(例如大庆有个网名叫加盐の雪碧的,抄袭了许多我的诗,一字不改,换上自己的名字,骗了许多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人的目的各有不同罢了。诗歌和人生这个深沉的话题暂且不说,想想看,当洪水泛滥时,江河会清澈吗?当然,活在竞争这么激烈的社会里,别的不行,诗人的标签起码可以满足一下自我虚荣心嘛。
    谁也不会清醒,浑浑噩噩在诗人的光环里;你不看当你说自己是诗人时人们眼光的异样吗?象看怪兽一样的目光,也有人称诗人为“精神病患者”,呜呼可怜啊!
    其实诗歌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今天我们写诗的人把它看低了,看俗了,看简单了。自古有“大诗人”“小说家”之谓称,不是吗?诗人之所以“大”,不仅仅是它要求驾驭文字的功力高,想象力丰富,而其伟大在于真诚,纯洁,来自心灵的最深处的声音。真正让社会看扁诗人的,是诗人们自己的肤浅,感觉写小说,散文等很难,诗歌好写,一天可吟20首!或者喜欢扎堆喧哗,无病呻吟,挠隔靴之痒。。。事实上很多时候,诗歌的倒下是被诗人们自己打到的。
    “请向内心走去”。这是雕塑大师罗丹的语言。既然热爱诗歌,请记住和珍惜这句话。
发表于 2009-12-9 21: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不能太文学   (诗说2)【原创】
                       作者 / 陈泯

    这是一个惹是生非的题目,但我仍然认为今天写诗不能太文学。昨晚在网上看到一位有名望的网络诗人,推荐了一首关于写下雪方面的诗,短短数句,而让我看不下去了。诗意和内容的单薄和肤浅且不说,其堆砌的华丽文字让人眼睛酸涩。
    看过一段不知谁的语录:找老婆不能太文学或者太哲学;婚前学点美学,婚后专研经济学。此话我认为不无道理。用在写诗上,我很有可能会遭千夫所指,但我感觉也不无道理。诗言志嘛!诗歌应该是人的许多感觉和思想,在触摸到某种现象和镜像而喷发而出的。我在网上初见“天仙妹妹”时,是她的天生丽质,不施粉黛的纯朴打动了我;当千万追捧者蜂拥而至后,“天仙”也脱不了俗,开始浓妆艳抹,追名夺利起来了,结果可想而知。
    在文学的范畴里,恐怕再没有比诗歌更雅,更有品味的了。我们为什么要把高雅的真情实感,搞的那么花里胡哨的呢?“有些人死了,他却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却死了。。。”发人省醒的诗句,我从小时候至今一字不忘。或许有人会说,诗歌如西湖,“浓妆淡抹总相宜”;且不要曲解“浓妆”之含义,“大江东去,浪淘尽。。”人生和历史豪迈的长河,不浓烈吗?!“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段寂寞忧郁的凄美心情通过景象不昭然天下吗?浓艳吗?
    写诗不能太文学。太文学的文学,就失去了文学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记得有人向巴金讨教写作的技巧,巴老说,我没有什么写作技巧;你只要把内心里真实的话巧妙的说出来,技巧就含在里面了。所以我认为,静下心,踏实做人;剔除华丽面具,还灵魂的本来面目,是写诗的做人和写诗都要考虑的。
发表于 2009-12-9 21: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不看诗    (诗说3)  【原创】
              作者 / 陈泯
    挺有意思。一位自诩伟大诗人的网友,在某论坛搞了一次“你看当今的新诗吗?”的民意调查,结果90%以上的人回答:“不看诗”或“我从不看诗”;剩下的是一些诗友,“偶尔看一些”“看一些过去和古代的诗歌”更有甚者,“现在有诗歌吗?”“是不是精神病院的墙塌了,跑出来那伙人?”。。。
    我也算个“诗人”,伤心之余,细想想,不由苦笑起来。“我看过诗吗?”扪心自问,的确没看几首当今网坛诗歌;说实在话,许多铺天盖地的诗歌,除了酸涩和加速眼睛老化,没有多少可让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的文字了。就像母语文字,人人都会写两笔,但那是叫写字,不能叫作书法;而自诩“书法家”者只是阿Q精神胜利的自我陶醉而已,可有许多人却很上心。
    我不知道别的诗歌发烧友看不看诗,我只知道各诗歌圈子的管理员咬着牙都是要看的;我和一位管理员聊过,坐在位子上,不看对不起圈主和“诗人”们的信任,反正有一键评,指尖一点不就得了。我也听人说过,写诗是给诗人们看的;但有一次我去一个学生家(诗人学生),在他家卫生间放手纸的木台上,他曾虔诚恭敬的让我签上大名我的诗集,除了被撕掉的几页外,还有一些尿渍的痕迹象不知那些国家的地图,让我哭笑不得。后来与多方诗人沟通,恍然大悟:写诗的人写的诗,其实都是给自己看的。也有可能我不著名,也没有在形象上描眉画彩,不会在简介里画龙点睛,朝伟大,光荣,及国内外的大奖上靠谱;然而一想也对呀,写的是诗,不是一顶高帽子就能高出诗的高度来的。我想起一幅漫画,一个业余拳手,第一次上专业擂台,戴了七八个在黑暗角落里比赛赢来的奖牌,叮叮当当的吓唬对手。其中含义不言而喻了。
    扯的有点远了;而从不看诗,说明了什么呢?或许会有人说我们如何高雅,如何有知识;而那些不看诗的人没文化,不懂诗。。这让我想起北岛,顾城他们一代的新诗歌浪潮,唤起了一代人反思和省醒历史;想起汶川大地震,那些震撼心灵的诗,倏然落泪的歌,发自灵魂最深处的呼喊声音,感动并在亿万人口中传诵。。。而如今从不看诗的民意结果,只能说明我们自己不认识诗,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诗歌!
    请不要冲动,静下心来想想,不是吗?!
发表于 2009-12-9 21: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家富豪榜俗说 (诗说4)  【原创】
              作者 / 陈泯
   “仅在网络上大概有500万人从事诗歌创作!”国民政府当年军队的实际人数,加上吃空饷的,号称800万,然而一败涂地。“在连续四年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名单里,从来没有一位纯粹的诗人上榜。诗人与财富似乎已经成为完全的绝缘体。诗歌被冷落,诗人的存在已经被边缘、被遗忘、甚至被鄙视。用最流行的说法,这是诗人“被寂寞”的年代。”别激动,括号里的可是新闻里说的哦---
    “经过大量采访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人对诗人的印象停留在“穷困潦倒、不切实际、邋遢、没有责任感、无聊”,甚至“精神有问题”,而且他们认为,现如今写诗者寥寥无几——事实真是这样吗?我们深入调查后,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仅在网络上大概有500万人从事诗歌创作。”
    说不憋屈是假的;就网络诗人而言,诗人在世人眼里的形象,真的那么糟吗?还有,那么多的人随诗无歌而去,不再睁眼;在虚浮和喧嚣的尘世中,梦想中的田园诗情,渔樵生趣,傲霜的菊花,醉人的美酒,一文不值了;就连清风明月,也浑噩漂浮无尽的铅华。。。海德格尔“人诗意的栖居。。”早已成了古典,现实社会欲海横流的力和速,让“吃麦子长大的”海子,歌罢了阳光,月亮,雨水和麦地后,发现田园“空虚而寒冷”;四处游荡的是不明所以的“大风”和不知所措的“曙光”《春天,十个海子》。如今再品味罗大佑的《鹿港小镇》,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已经“无家可归”了。
    不是悲观,我们诗人自娱自乐也罢,相互吹捧抱团也罢,作为生物圈里的一份子,能力,智慧和尊严,被纷沓而来的世界遗弃,不是什么乐观的事情。
    我住的楼下有一片城中村,大量挤进城市的农村青年聚集这里,从月夜飘来的歌声里,我能闻到乡愁弥漫浓郁的炊烟;由此我想到在网上流浪的一些真正的诗人,吉他的旋律里,烦躁与挣扎,疲倦与焦虑,已经是当代诗人无法挣脱的宿命。
    说着说着就雅上了,其实我也是俗人一个,爱钱,爱女人;86年在西安和郑渊洁一起参加“全国自学成才代表促进会”,他如今文坛状元,年收入2000万。说心里话,我和他虽地上天上,但生活的还行。而让我难受的是诗歌的地位和诗人的群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不该我们好好想想吗?
发表于 2009-12-9 22: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的打胡乱说 (诗说5)  【原创】
              作者 / 陈泯

    川语的打胡乱说,简称胡说。胡说是诗哦;别以为我在说胡话,真的。有人发明了作诗的软件,一装入电脑,只要出个题目,就能象母鸡下蛋,生出许多长短句的诗歌来;我见过奥,有一次我下载了电脑作的狗屁不通的“一首诗”,贴到网上让大家评判,怪了,竟有许多“著名的”网络诗人为之喝彩:“好诗啊”“绝对的先锋诗歌!。。。”等等。我哭笑不得,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再发达的科技能具有人的感觉和情绪吗?不知大家怎样看,我是没有听说过;而我认为诗歌表达的是一种不可言说的言说,也就是说诗人大脑里神秘的空间里,一些生命与生活的点点影像,积累发酵成幽远深奥的生存密码,也就是诗人的“内感觉”。当外界某种事物引起的莫名激动,在我们自身的之内和之外,触动意识流动着,分解着,充盈着广大神秘的空间,从而产生了真实的不可言说的言说欲望,从而赋予了文字以思想为更高的现实的认知,于是诗歌就产生了。正如阿莱柯桑德雷所说的人类基本主题:爱,悲痛,恨和死亡。罗丹所言“要点是感动,是爱,是希望,战栗,生活”。
    电脑能代替诗人顿悟般流泻真实情感,这不是开完笑吗?诗人的感觉是诗歌的生命密码,让一百个人写一样东西,绝不可能会有一摸一样的诗歌出来(抄袭除外)。
      俄国诗人曼杰斯坦姆认为诗歌发源于声音;而美国诗人奥尔森说他是用呼吸来安排诗行的;一个诗人的措词,造句,停顿及节奏的信息,都来自本身的身体内部分泌物所产生的个性和灵魂深处躁动的声音,独一无二的感觉密码,是不可复制的。
    打胡乱说的有点远了,可能不太适合一些人的胃口;在没有诗歌批评的网络诗坛,实实在在做人,真真实实作诗,你才有可能走的更高,更远一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