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解小雪诗话
文/ 山城子
对于小雪写的《死》,我在8月14日,匆匆临屏,误为是以诗的形式写出的诗话。毕竟诗文本给我的初读,刻下了那样的印象。所以留帖以《简解小雪诗话》。后有与诗为伍留帖,说是写舟曲的,且写得最好。再后马甲也提及这点。这两天,我就捉摸这首很“行”的四节16行短诗,终于有了新的认识。
艺术手法:象征。中心象征物是首相就提出的“诗”,辐射的象征物依次为:“曲子”“画”“画框”“花朵”“动画”“歌声”等。
在华语讨论,古鲁说“诗”象征的是人与生命。我赞同。那就是诗人将自己同舟曲人民视为一体了。有的被解救了,有的遇难了(第一节)。诗人同停止呼吸的同胞一起体验开不出花朵的痛楚(第二节);同时,深切地默哀(第三节),以致痛楚到了有窒息的感觉了。(第四节)。
但,我却喜欢把“诗”的意义,看成为“事情”。写诗是一件科学的创造性劳动,办事(小自家事,大到国事),也是科学的创造性劳动。有人把事情办得好,就发展进步了,没办好,就止步不前,就如同“死”了一般。舟曲这里,关于白龙江的事,办的不好,是个教训,令人窒息的教训。这样解读,意义就普遍了。有了普遍的意义,就有了我初读时的个别意义。
哈!这是一首具有多层次审美的精品!
附:《死》
作者/小雪
有人把诗写活了,
是一支流动的曲子;
有人把诗写死了,
成一幅加了框的画。
我坐在画框里,
和你坐在画框里一样:
永恒的微笑,
开不出绽放的花朵。
动画啊,
你为什么不动呢?
歌声啊,
你为什么静止!
那流动的曲子,
此刻成为了泥石流。
淤泥,腐,静止
如同这凝固的空气、高压。
10年8月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