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47|回复: 2

在地铁站 / 美·庞德 /中译 卢兆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8 03: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地铁站  /  美·庞德   


中译  卢兆玉


人群中这些幽灵般青春的面孔不断闪现
湿濡濡的黑色技条上柔软而鲜活的花瓣



附:十年  / 卢兆玉


十年


卢兆玉


那些发黄的物体燃烧后的黄色烟雾弥漫
启蒙的心在红蓝幕禁下折叠起黄色焦虑



解析:

本诗的要旨(技法)是客观的描写,通过不断重叠的意象呈现,追加形象的立体感,形成既舒缓而又紧凑的结构式长句,在基情的主欢下强调外部环境的压抑。至于《在地铁站》的意译,我综合了不同的中译版本,增加了青春、柔软这两组意象,以为这更符合原作中有关性的意味。
这里柔软对应青春,幽灵反衬鲜活,花瓣对照面孔,湿濡濡较之湿漉漉化解了黑色枝条(铁轨)的冰冷,给予更多的滋润……在客观和主观上,诗中的庞德是矛盾的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他在对中诗的学习中无法实现语言的完美对仗,所以在这首最终只裁定为二行的诗作中实践了上下句间的多重对应。
如果湿濡濡是修饰枝条的(这里铁轨已经互物化成枝条)那么《在地铁站》中开篇的“人群”又何尝不是湿濡濡的,整首诗又何尝不是湿濡濡的……诗人的心尽管在昏暗的地铁站又何尝不是湿濡濡的……


2020-05-28
发表于 2020-5-28 08: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译本不错。
发表于 2020-5-28 09: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地铁站  /  庞德


人群中这些幽灵般青春的面孔不断闪现
湿濡濡的黑色技条上柔软而鲜活的花瓣


第一句写人,第二句写铁轨,通过花瓣将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句之间省略比喻词像……而浑然成一体。如此截句竟然没有什么不通不懂。当初的八十多行,只留下了这最后两句。可见作者舍去了西诗习惯性的铺张……这是一首西诗中化的见证。也是现代西方诗中的一些新流派的先声……
没有庞德就没有完全意义上西方现代派。《荒原》的结构也不会这么紧凑,一些插入的意象将会呈现出驳杂,破坏整体的谐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