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事
&-主持人:直上云天
怀念姨姥
文 / 王芥
“叔叔好!”下班刚到楼下,邻家的小丫头就礼貌地向我问好。我却一时想不起她的名字,赶忙说:“你也好,你的头花可真漂亮,谁给你扎的呢?是妈妈吧!”
“不——是——”她得意地拖长声音。“是妈妈的妈妈!”而我一下就愣在那里,语塞。小女孩又嘻嘻地笑了:“是外婆呀!”然后留下一串清澈无邪的笑声,一蹦一跳跑着玩去了。
我想起了姨姥。
妈妈十五岁、舅舅八岁那年,外婆就紧随外公离开了人世。一双儿女一下子就成了孤儿。因外公是独子,除了她们的爷爷,能亲近的就只有姨姥了。那天,姨姥抱着妈妈的头说:“枝的,你也是姨的女儿,姨有的,你也有,别怕。”这句话此后就刻在妈妈的心里,每次念叨都会一字不差。在我脑海中,她一直就是妈妈的妈妈。
姨姥家离外婆家有20多公里,家门前是个大大的碧湖,划船到中心小岛需要二十几分钟。小时候,到姨姥家最开心的事就是到这儿划船,那是表舅捕鱼用的双叶小船,像两弯清月连在一起,坐上面不能乱动,但可以把脚伸进水里。一次我们去看望姨姥,表舅还在地里干活,我嚷着要到水上玩,妈妈刚骂我费,一边的姨婆就不乐意了,笑着阻止妈妈说话,然后亲自带我划船。水波闪闪中,姨姥的影子一颤一颤的,我脱口就说:“姥姥,你真好看”,姨姥当时笑得都咳嗽起来,回家后告诉妈妈,说下次还要带我去划船。
姨姥的确很漂亮,只要想起她,脑海中就会立即泘现出那张慈祥的脸庞。岁月和生活留下的痕迹,在她脸上浅浅地分布着,我相信任何见过她的人,都可以轻易地臆想到姨姥年轻时的眉清目秀和极度水灵。现在我想,这种美应该是来自于姨姥常常挂在脸上微笑与微笑下的乐观心态,还有向来得体而整洁衣著。她一生都不曾施过一次粉,但六十岁时肤色依然白晰而光滑,眼睛也炯炯有神,并满含笑意。
小时候每次到姨姥家,招待我们的都要有那份烙饼卷炒蛋。在当时,即便亲女儿回娘家,也很少能享受到这样招待。那时能吃上烙饼,就算很奢侈了。而鸡蛋也是自家产的,一般不舍得吃,用来换些油盐和些许钱财。我那时只知道非常好吃,狼吞虎咽一般,等快吃完了,才知道表舅和表弟还不曾尝到一块。大了,每次去探望姨姥,妈妈总要到街上买上一篮子鸡蛋,带上一壶花生油,我知道那是无言的感谢。
妈妈生下我时,姨姥没日没夜地伺候在旁边。几乎不间断到我周岁,所以我们小山村的老人都记得她。一次过年回老家,无意提到姨姥,伯母羡慕得口水都像要流出来,她说没见过这样的姨娘,枝的真是好福气!还说姨姥性格好,勤快,冬天到河里破冰给我洗尿布,手都冻裂了,还帮伯母做棉被。妈妈想起这些,眼泪都会出来。
日子越来越好,妈妈每年都要几次看望姨婆。后来搬入城里,妈妈就每年在入冬农闲时,或过年时把姨姥接到我家小住。我放学回家,看到姨姥就疯了一般。她最宠我,有她在爸妈都不敢吵我。我拉姨姥上街,对邻居介绍这是我“姥姥”,她就乐得合不陇嘴,满脸知足和幸福。
生活好了,姨姥依然保持着极简朴的生活作风。第一次在我家小住,吃米饭时我剩到碗里一点米粒,她就一脸不高兴,然后把它吃掉。我知道她不懂《悯农》诗,可我们与她比起来,谁才是最懂的人呢?家里炒菜,她提倡够吃就行,油要放少点,说清淡的更好。妈妈给她买了件衣服,一听价格,一定要退货,说扯点布自己做,准比这件好。
姨姥爱听戏,爸爸就买了VCD放给她听,不几天就学会了,到楼下中心花园和那些老太太闲聊时,经不住劝就唱了起来,好多人观看。她脸上竟然也泛有少女的羞红。那天她高兴得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不见姨姥,到处找,原来去练噪子了。时间久了,她也有一帮朋友,有次带回家,逗得大家电视都顾不得看,只听她们乐。
前年开春表舅来接她。不走。说孙子青青想你了,又慌着要走。我去送她,到村口,一见邻居老姐老妹,竟止不住声,笑着流泪。还有点夸耀指着我说,这是我外孙,枝的儿子。邻居就夸我妈,我看着她幸福的样子,突然明白她一直为有妈妈这样的女儿感到骄傲。
今年正月十七,噩耗传来,姨姥在睡梦安然西去。爸爸瞒着妈妈带我和舅舅赶到时,表姨一见我们就哭昏过去。我却悄悄溜到了湖边,耳边回荡起姨婆爽朗的笑声,强忍着泪水不让它流出来。下葬那天下午,当躺着安祥的姨婆的黑棺被抬出院门时,一个年近六旬的太婆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撕声哭道:“我的好嫂子呀,以后谁和我说话呀!”听到此处,我的泪水哗地就喷涌而出,失声道:“姥姥……”
到今天姥姥离开我们四个多月了,但她慈祥的笑容、乐观的态度和勤俭的美德将永驻我的心中。
小Wn后天就考试了 ——《字里行间话作文-友情辅导纪实》书稿【13】 文/ 山城子-李
有三周没有记录了。前面两周大同小异,小Wn的作文还是徘徊着。这徘徊阶段,可能还要持续一个学期吧? 学校从12月初,就没再留作文作业,这三周我都是让他现场写一个,再留一个。元旦前那周,我说元旦我去贵阳,你自己在家写吧,写个什么呢?他说就写个《元旦》吧。 今天一到,他就拿本子给我看。只一页,约四百字。又把字数要求扔到脑前脖子后了。还好,文章主体部分选了两个场景。第一个是写他们斑的联欢会是大合唱。我问,怎么还“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了呢? 小Wn说别班的老师和同学到我们班来看了,门口都挤满了。我说那你也要交待一下呀,你们现场同学都道,可是读者不知道呀! 关于“交待”,我先前已经跟他说过了。就是有些相关的情况,如果你不介绍出来,说明一下,读者可能就觉得不太清楚咋回事了。小Wn显然对“交待”依然模糊。如果这个能清晰地把握,写文章可能就不是问题了。至于他,也许半年,也许更长时间。一篇记叙文,哪里需要交代,哪里不必,毕竟是难于把握的事。 第二个场景是猜谜语,写他一开始就扯下来三个,但一个也猜不到。于是就去同学那里看了答案,这才也领到个小奖品。我说这不太好吧?不够诚实呀!他说,反正是玩嘛,管答案的同学又愿意告诉我,没关系的,别人她也告诉了。小Wn跟我解释说。 我说,那你的作文里, 就应当把这些也写出来,可以进行心理描写,这样读者看了,就情有可原了。如果这里有了心理描写,前段加上交待,这篇文章不字数够了,而且可以算作中上了!比较好的是在两处描写当中,用了五个成语和一个比喻。 我刚进门的时候,老Wn就说,后天他 们就考试了。我心里核计那这次就不必临场写作文了,关键是给他大体复习一下。 首先是嘱咐作文,别再像期中似的,因为没有展开描写,只得了一半分。如何让他记住呢?我说,我一条条给你写在本子上,考试头 天晚上,拿出来看一遍,记一记,考试时照着去做,作文分数就不会很低了。 第一、审题要明:就是读明白了,扣准题目来写,绝对不跑题; 第二、 选材要熟:就是把与题目有关的最熟悉的人与事,写到作文里;第三、展开描写:就是对人对事展开有声(对话、其他声音)有色(肖像、穿着、表情、动作、场景、景色)的描摹; 第四、使用修辞:在描写的过程中,要用一些比喻、拟人、夸张、借代、排比、引用等常用的修辞格; 第五、注意选词:尽可能准确地运用成语、俗语、歇后语来表情达意; 第六、写后检查:检查并纠正错白字、标点符号,看是否达到了姿势的要求。 接下来我检查小Wn对教材上的古诗及古文需要背诵的段落,是否能背下来。背一个,询问一下可能不会写的字,应当如何写?接下来就是对教材上所有的成语,复习一遍,包括读音与个别的词义。这样的复习,其实也就跟提醒一下差不多,不会有多少作用——毕竟语文的考试范围所涉及的知识面太宽泛,出题者又不一定把握了比较科学的测量规则,因而都是不好预料的事。我只是为朋友尽心罢了。 临走时,老Wn要留我吃中饭,我说不了;又说用摩托送我,我说不了。尽管天阴雨湿,还是脚踏在路上走起来比较舒服…… 2011-01-08于黔中文化村
有缘千里能相会 文/青云直上
今天下午8点左右,在北斗六星的私人消息中,看到一个zhyq2000新注册的马甲,在两个小时前,给我发来的短消息。“您好!我父母在新疆生活多年,与晋某某与吉某某夫妇感情甚好。现受父母之命,找寻晋先生与吉女士的联系方式,还请赐教。顺祝身体康健,新年快乐!父亲:郑某某母亲:李某某联系方式:021-5417。。。。”。这是从上海市来的信息啊。
有些发蒙,不认识这两个人啊,他们怎么能把我大学时,同班同学两口子的名字说得一点不错啊。我通过论坛,发了一个短消息过去,把我的QQ号给了对方,想在QQ上交流一下,不要是什么骗局吧,我先给老同学把一下关。
一想,不对。再一看,那是今天下午刚刚注册的六星马甲,看来只是为了这一个事,“受父母之命”,找寻那个我的同班同学,现在的老俩口!想来他发出信息后就不再上来了。
只好马上给远在成都的老同学发去了一条短信,把这两个人的名字告诉了他们,又把上海这边给的电话号码同时发了过去。
很快,成都来短信,说是在新疆兵团教书时,相处很好的上海知青两口,他们两家先后调成都,调安微,失去联系三十多年了。
我想,在六星发文也没有提老同学的名字啊,仔细一搜索,找到一篇帖子,那里面有几张不同年代的照片,张张上面都有成都两口。明白了,他们是老熟人,看到照片,就明白,我是可以帮他们找到老同事的人。原来如此。
在过一阵老同学来的电话中,我极力动员他,快快买电脑啊,你看你的老同事都通过互联网,在几千里之外的上海,从我这里,成功打听到了你们的消息,难道还不明白互联网的神奇之处吗。
这样的意外发生了,让人兴奋愉快,我在六星论坛发的一篇文章,帮助多年联系不上的两家人,联系上了,只那么几分钟,在我看到这条消息的几分钟后,就取得了联系,想来,他们真有缘分!他们会有见面的一天,有缘,千里定能相会。
2011.1.16.
钟情于“中成诗界”的诗情人——小雪 文/ 鹤望兰
谁见过行走于网络的诗者,只认准一个网站论坛,而不将自己的作品到处张贴呢?别问了——鹤望兰见过。她不是别人,而是“中成诗界”的站长助理、论坛的副总版主——小雪。
她是伴随着观云忘我建网开坛而注册到“中成诗界”的。我曾“百度”过这个网名,别处不见一丝痕迹,既无博客,也无帖子,有的只是一些演员或剧中人,或网民们的图片。那些绝不是这位小雪。
这位小雪性情专一,知书达理,热情温馨,善解人意。新年伊始,论坛总得有个起色,站长一定是这个心情。于是她就开了一炮,且正中要害,引得“中成诗界”一班人马个个刮目相看,一致响应——遂大家动作起来,推选了论坛总版、副总版,建立了“版主会议”,出台了一系列论坛的规矩。不必说这些日子人气就火起来了,不断有新人和新的版主相继入驻。
这位小雪精细能干、曾主持“每日寄语”来活跃论坛。她又见多识广,闻古知今,每日上来就默默建设网站,耕耘论坛。三言两语论诗而精辟,五行七行写诗而精当,团结诗友想方设法,设专帖愿与同仁永结美好!
这一切,都是为了诗——中国的诗,中国的现代诗,中国的诗大国荣誉的复兴啊!所以说她是诗的情人——雪一样清纯美丽的诗情人! 2011-01-14记于中成 生活因感恩而精彩
文/文若溪
每天午饭后,办公室里集体午休,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 评头论足,话长理短,总要纷说一番。然后简单的椅子拼凑就成了一张床,用不了几分钟我就能进入梦乡。同事说我没有心肝能吃能睡,什么事都不放心上,因为三个人中应该我是最睡不着的,一大堆的困难能说上半天,怎么会整天一副气定神闲,没有愁肠百结呢?只有我自己知道,在无数个破茧裂变后,饱经沧桑的神经已很坚强,伤痕累累的心也已化作了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有勇气面对每一天。
曾经的疾病折磨,远离了梦想,苦闷、彷徨,我看见了自己还能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看到,眼睛近视了,戴上眼镜还可以看见红的花、绿的草、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下岗后,还能找到工作,不至于温饱无依;面对枯燥、乏味的数字,能够心平气和地劳作;有亲人、有朋友陪伴左右,失落、失意的时候可以逛逛街,买一件漂亮的衣裳奖赏自己;可以做梦、可以随心所欲给自己设计蓝图,可以唱歌、可以听歌.....一一列举,点点滴滴有太多的美好可以去享受。
不去羡慕别人的光鲜,不去想像别人丰盛的晚餐,我可以把白白的萝卜当肥肉,红红的番薯当瘦肉,于是,我感恩上帝还让我活着,于是我不给自己懦弱以逃避的借口,我把所有的伤口都掩藏起来让它们慢慢愈合,平静从容地面对无情的现实,依然有梦,因为有梦才会觉得温暖、看到希望。心,有多远,我的人生就有多远,就这样怀着一颗感恩的、进取的心,一点一点地努力,我就能看见我所有的,不去看我没有的,慢慢地我就会有一颗知足、快乐的心。
怀着感恩的心面对我的点点滴滴,揣着一颗有梦的心去想未来,再平淡无奇的日子亦会过得风声水起,因感恩气自华,恩感恩而淡定,就这样纯粹地感谢生命,生活,也会因这种感恩而变得精彩无限!
无愁的故乡(散文)
金矿
无论再伟大的伟人,再响名的名人,再崇高的高人,在他们的思维天地里,永远有一个局限的定格思念,永远有一个割不舍的千千情结,那就是他心中有故乡。
同是一个故乡的文学艺术泰斗沈从文先走了,作为与亡者很是亲密的另一位名人乡友黄永玉为沈先生撰写的墓志碑文很特殊,他并没有为其歌功颂德,只是一句很简单的题外话:“一个士兵不是战死疆场,就是回到故乡。”这种意境也许是一种飘渺的高妙,沈从文能够长眠在故乡的土地,这就是归根,这就是故乡对他的接纳,这也许是沈先生一生的愿望。
黄永玉先生也老了,他一辈子创作了数以千计的艺术品。记者问他,你的名字会较为长久地留在世间吗,他说,“我是无愁河的浪子,根本不需要留名留世,我死后只要送到火葬场以后一烧了结,骨灰不需要安放在任何地方,如果死后有灵,我自然就会回到无愁的故乡。”
艺术家说得好,一堆沙丘、一块墓碑能说明什么呢,只要自己的心灵能够回到无愁的故乡,这就是最大的快慰。也就是说,在故乡的土地上出生,哪里来哪里去,心灵总会回老家的。
我这个人由于多种局限因素的羁绊,眼看离花甲不远,一直没有较长时间离开过这乡土的故乡,对于我来说家乡也是故乡,故乡也是家乡,然而也就并不感觉家乡是那么无限的美好,对它也没有那么深情的眷念。出于农民意识,但有一点与大师有同在天涯的感觉,感到它是无愁的故乡。
像我这长期生活在故乡的人,一直感到没有忧愁、没有哀伤。这话的道理何在?先得从童年说起,那时候的无忧无虑是因为有母爱遮风挡雨,我是在母爱的呵护下渐渐长大成人的,再说生活的周围多是一些可亲的人,邻居乡里,多是慈爱的长辈,学校里老师、还有和我一帮皮玩的小伙伴及同窗学友,那时候的天空是一片蔚蓝,连梦乡也甜蜜美味。即使是生活在自然灾害的年月,但我肩上没有担子,生活不需要我操心,那小天地里只有自我,只有一片温馨欢乐的世界。
长大后,由于动乱学业中断,我和乡野小字辈都只好一起回到广阔天地,一边务农一边进行着不脱产的工作。后来同乡野不识字的表姐结婚生子,她对我根本没有过高的奢望和要求,尽管全家收入很少,那时乡里乡亲都生活在同一水平线上,没有过分冒尖荣耀让我比攀的对象户,自己当家了,一家人喝汤喝水没有怨言,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忧愁的。
也许由于近亲结婚有亲缘的遗传,还有家庭生活不时会遭遇自然客观的小灾害磨难,加之好多相应的曲折社会因素,我对孩子未尽到培养的义务和责任,他们都没有跳出农门,也还是在乡土地里摸爬滚打。还好总算简单地替他们把婚事办了,他们又有了自己的下一代,也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有了他们的压力,我更无需忧愁和烦恼了。
再说日常生活好像更没有烦恼和忧愁过,粮食是地里出的,稻囤子囤在家里,平时吃的素菜都是菜地里长的,绝对绿色食品,老妻很勤快,家里养了好多鸡鸭鹅,来亲戚不要到菜市场。到年底,把猪圈里的肥猪通它一刀,一百几十斤腊肉要吃半年。家依傍着小河,没事放一些丝网河边守株待“鱼”,小鱼、青虾、龙虾、螃蟹可以天天美味。好像比那市井人家自由多了。
说实话,在外面的人消费能等同在家乡吗?有好多在外打工的朋友告诉我,在外面不是个好滋味,你喝口水都要拿钱买。“江南苦钱江南了,回家还是破棉袄”,在外面苦两个钱被不住敲竹杠的,你还要孝敬人家地头蛇。有些上了几岁年龄的人,真不想外出再吃那个苦。
再说在故乡相对风险要小得多,很少遭遇抢劫、偷盗,因为乡里乡亲都很抱义气,低头不见抬头见,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原来我的邻居是个大小偷,他说兔子不吃窝边草,还替我照看门口呢,你到外面遇到小偷能有他对你这么好吗。
他乡哪有故乡好,故乡毕竟是亲情的港湾,是心绪的花圃,是养性的圣地,过去人做大官的到最后都要告老还乡,这就是他不忘生他养他的根,在一个人的心中,只有故园春常在,只有故园水常绿,只有故园花更红,正如一首歌唱的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园亲啊。
无愁的故乡可能还有一种解释,按照黄永玉给沈从文的题碑,这个故乡还是人生最后的故乡,是心灵的故乡,任何人都要很安然地走这一步棋,是的当一个回到这里的故乡,他还有忧愁吗?眼看着我们这代人也要老了,尽管一辈子没有走出白马湖,最后还是休养栖息在故乡的土地,但还是有着多愁的善感,为什么,总觉得自己的一生没有为故乡争多少气,添多少彩,这种无愁未免显得不安然不欣慰,没有像人家大款从外乡带来一份资产进行报答江东父老,没有像那名人志士给家乡带来荣耀的光环。
哎,我也想得开了,晚潮也有澎湃,尽管有人很俏皮地称我是故乡的守望者守室者,是没有宏图大志的人,那就把故乡的门看好吧。也许各有见长,未走出故乡的人对故乡的底细了解,对故乡的脾气掌握。我还可以整理一点故乡的文史资料,整理一点故乡的风土人情,整理和研究家乡的乡土名片南闸民歌,可以为故乡少一点遗憾,多一份无愁。
啊,我人生的最后一站,对自己还有一个要求,就是矢志建设这“无愁的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