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8-14 14: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侠仗义 于 2016-8-14 14:21 编辑
《疑云》是一首深度的、高度的、典型的朦胧诗(除过那时北岛的),蕴含量极大,爆发力极强,冲击力极猛的诗。耐读、耐品、耐琢磨。 作为一个读者,我的负担很重:一是这首诗很多意象是多解的,不是单一的方向;这首诗的主题是沉重的,作者以巨大的勇气把“我”的“光影”暴露于天下,是对“我”的解刨、咒骂和批判,因而思想是沉重的,感情是沉重的,文字是沉重的。但我喜欢这样的诗,因为在读诗的时候,我和平常表现出的性格不一样,这就是知难而上。 这首诗是“我”的一首往事之诗,阴影(“光影”)之诗,压力(心里精神压力)之诗,忏悔之诗,释怀(或者解脱)之诗。全诗是“我”对“我”和“你”之间以往之事的回忆以及“我”现在的心里忏悔。
全诗要做“四解”。 第一解第一自然段。这段分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季节的笔锋急转/高潮还没开始就已结束。甚至/在接连的大雨过后”,这是一个完美的意象。首先直接的从自然界出发,去扑作,它是一个夏季。因为有“季节”和“接连的大雨”来证明。夏季一是一个多雨的季节,而且是暴雨,是“大雨”,是“连续的”;二是温度高,天气热是这个季节典型的、主要的特点;三是处于这个季节的生命,特别是高级生命的人容易浮躁、焦躁、不安等等。作者在告诉我们,“夏季”温度还没有高起来,天气还没有热起来,“夏季”就“结束”了,就过去了。此时,我们这样看是正确的。但真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有什么意义?!果然不是这样的。因为第二层次给了我们答案:这个“夏季”是写人。
第二层次是“你心甘情愿的交出自己”。必须明确,这一决定和行动是在“在连续不断的大雨过后”做出的,是不“甘心”的“甘心”,是不“情愿”的“情愿”,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在“夏季”在室外,无论你披雨衣没有,你打伞没有,“夏季”要下雨是不和你商量的,是不会征求你意见的。你同意要下,你不同意也要下,而且铺天盖地,把你淋湿,从头到脚,全身全部被雨浸袭,没有一处没有湿。“你”随开始和“雨”在斗争,的后来发现不行,因而被“大雨”征服了,“你”没有选择,只好“心甘情愿的交出”自己,任“大雨”淋湿,任“大雨”摆布,因为“大雨”是“连续”的。
第三层次是“成为光影,一寸一寸地滤出土地的不安”。由于“我”的“连续的大雨”不由“你”做主的淋湿了“你”,“你”对“我”“交出了自己”。从做人的基本伦理,基本道德,基本素养来讲都是“光影”、阴影,所以如自然界的“光影”从大地(土地)上齐齐掠过一样,在“我”的思想上严肃认真(一寸一寸)的检讨(滤出)“我”(土地)的卑鄙无耻(不安)的行为,“不安”、悔恨已涌上心头。这一句一语三观:一是在这儿,在叙的基础上有了议;二是照应诗题《疑云》;三是照应诗的结尾。因为,第三自然段的结尾,即全诗的结尾同样表达此意,但是,是在现在的基础深化发展了。 至此,我们可以说,第一自然段是写“我”对“我”和“你”不堪回首的往事的回忆。这个回忆带着所做之事和思考之心。
第二解就是第二自然段。即:“仿佛就是昨天啊/蝴蝶与油菜花争妍,艳阳高照着我的天空”。“仿佛就是昨天啊”一句:一是承上启下,承上第一自然段,启下即本段;二是对“我”和“你”之间的往事刻骨铭心,记忆犹新,所以“仿佛就是昨天啊”;三是明确无误的说明清楚这些事是“昨天”的,是“你”“我”历史上的事情,是人生路途上的不堪回首的往事。“蝴蝶与油菜花争妍”一句:一是写“我”和“你”那时相恋的情景;二是写那时的美丽的自然环境,和下句(“艳阳高照着我的天空”)共同反映和表达“我”优越的处境。这种优越环境可能是出身(比如“我”是干部子弟),可能是家居情况(比如“我”出生于城市),也可能是经济状况,或“我”个人是党员,是一个小头目等等(因为,这首诗很可能写的是“我”下乡插队当知青时所发生的事情)。 由此可见,第二段是对第一段主题的深化和说明。第一段是“果”,第二段是“因”。“我”比“你”优越,所以“我”干了“你”不愿干的事情。这样先果后因的倒叙写法更能吸引读者。和第一段一样都是写的往事。诗在第一段的基础得到深化发展,为第三段的展开做了充分的铺垫。
第三解就是第三自然段。“如果不是日子越来越薄”,这里的“日子”是指“我”年龄;“薄”是指“我”的年龄已经大了,后边的时间不多了。“经不起我完整地揭掉整个黑夜”,这里的“黑夜”指的是“你”“我”不堪回首的往事,刻骨铭心的“不安”。“待秋水逼出弯月”这里的“秋水”是指眼睛,指心灵,指“我”;“弯月”是指谈情说爱的月夜。“一定割去那些还在他乡的云头”,这里的“云头”有二意,一是他乡挥之不去的乌云,二是美丽的“你”。在这些意思的基础上加上“荡啊荡,永不生根的抒情”一句我们就明白了第三自然段。即:以往的“大雨”永远的无法收回;以往的“不安”、“光影”只能永远的、无休止的,时时刻刻的缠绕在“我”的心头,成为一生的“疑云”。忏悔,无限的忏悔;痛苦,无限的痛苦!此段,写到这里和第一段、和标题照应,是诗的结构呈现完整和升华。 第四解“疑云”。在上边“三解”的基础上,我们对诗题“疑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这就是长期积累在“我”心里的压力、负担,是愁虑、思虑,是一块石头,是一个沉重的精神枷锁。 到这儿止笔,对于《疑云》来说算一个句号了,因为尝试性的读其诗意完成了;当然,诗艺的品味还是空白。
十颗星星点赞,诚挚邀请大才子青哥哥加入C队,队长:胡世远(请假回老家探望母亲),花瓣雨、行侠仗义敬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