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32|回复: 4

冬箫诗集《江南的湿度》语言赏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 17: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冬箫诗集《江南的湿度》语言赏美
/ 山城子

也许,还是要把网络作品印成纸质,才更能得到美的享受。比如冬的诗歌,在“中国诗歌论坛”上没有少读,但因上网状态的匆忙,与窗明几净阅读一本书的闲静,是没法比的。后者可从容到诗的审美层面,细细地与之互动,往往就如沐春风了。
的这本集子,是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7月第一次印刷的。前面有两篇序言,其中南鸥先生是专门谈了语言的。他说冬的语言有三种姿势:一是“独特的感知和个性化的表达”,二是“从卑微的事物中发现和开掘诗性”,三是“将自己完全隐匿”,总的叫“语言斜面的潜伏者”。这样的语言肯定是美丽的,但语言究竟如何以本身的姿彩呈现出来的,序言者并没有深入到细节分析。于是,我就想走进细节层面,来美美地享受一回。

1明白朴实疏朗的感性美

对于江南的土地、人文、生活,冬有着一种“享受与快乐”(见后记)的阳光理念。正是这,决定了他诗文本的明白朴实疏朗,从而显示出一种温润的语言感性美。这与极少数的怀着阴暗心理想骂人又没有泼妇勇气的人,故意晦暗艰涩起来,有天壤之别。而作为一位“善意、平和与亲切”(刘川语)的诗人,冬萧他不可能让他的读者面对文本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这既是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任,也是对读者负责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

在海边遇见一个女人
一个不吃鱼的女人

前年她丈夫死了
她说:“鱼里有我的丈夫”

她放生过
所有搁浅在泪水里的鱼

她余下半个身体望着大海
另半个在水中潜泳
39页《不吃鱼的女人》全诗)

八行的小诗,文本极明白,读起来琅琅上口,却是个简洁而感人的故事。主人公的丈夫死于海,且没有打捞回来。她认为被鱼给吃掉了,所以不吃鱼,且放生鱼。这样一位善良的日夜思念丈夫的女人形象,就很感性地,氛围着温润的海风,站立在读者的面前了。这本来是写一篇小说的素材,却被诗人简缩成一首小诗,而透出了明白朴实疏朗的感性美。

她睡了
这是她的美丽——
她不再唠叨

我感到了空寂
像秋天一声不响的田野

我宁愿她醒来
可她又会太累
67页《妻》全诗)

这首的语言明白到了直观。“她睡了”“ 不再唠叨”“ 又会太累”,朴实得不能再朴实。仅仅几句疏朗的情感流露,就把妻的出于挚爱的关怀(唠叨),与勤奋(只要醒着就会连续劳作),以及丈夫对妻子的爱,就完全表达出来了。很有个性的恩恩爱爱的诗的夫妻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风吹的芦花雪一样白
几乎满天都白
石头也跟着白。白屋子白树枝
白水白草……白眼睛白头发
还有不经意的一些小插曲
例如,芦苇中游出的一对鸳鸯
让所有的白充满愉悦
151页《芦花》全诗)

当代新诗中有许多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而今还健在的老诗人,也说读不懂。那样的晦暗艰涩的篇什网上也不少。而冬萧的诗,就是这样的小学生也读得懂的明明白白的语言。这是一个多么纯白美丽的世界呀——美在一对爱情的象征从白中游了出来,谁都可以领略世人对纯洁爱情理念的弘扬了。

2隐匿喻拟暗示的理性美
感性美的背后,就是理性美。比如前边的《芦花》,那么多的“白”,就是暗示纯洁,落笔时提及的“领略”就是理性美。那首《妻》,用“唠叨”暗示关怀,以“受累”暗示勤劳,以“空寂”暗示爱恋,所体现出来的夫妻恩爱是理性美。至于那首《不吃鱼的女人》,暗示的是海啸带来的具体到一个人的灾难,整体则隐喻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放生”是强调环保的理性呼吁了。
下面再体会:

仅有一天
你是我的情人

让我抱紧你的呼吸,或者
你最女人的那个侧面
用我最男人的手势
打搅你独有的水面

那一天,我
被阳光和谐地爱着
我大声地叫着蓝色的空气和水
不需要其他的情人
因为,我把情人
译成了——仅有一天
18页《仅有一天》全诗)

这首诗是将优质天气隐喻成情人的。但读前两节诗,你是不会这样想的,还以为是遭遇“一次情”了呢?读到最后才豁然开朗,原来是对环保工作的诗性呼吁。这“豁然开朗”,就使我们得到了诗旨理性美的享受。这时回过头去看那“抱紧你的呼吸”“最女人的那个则面”等,都是一种匿拟的手段,把空气的清新,拟作呼吸,把天气的晴朗,河水的清澈,拟作女人的温柔。这就是隐喻和比拟修辞手段所生发出来的语言美感。

其实,那些人
只是些悬而未决的果实
飘荡,飘荡
在天空的蓝下。与不到阳光
和踏实的日子

他们沐着阴雨,轻轻的果实
泛不了红
他们也崇拜雨后的彩虹,和
秋天的琴瑟
可是既便欲望,也一直
阴涩冰凉,遥遥无期
132页《那些悬而未决的果实》全诗)

用“悬而未决的果实”喻“那些人”,以“飘荡,飘荡”拟他们的漂泊,以“阳光”喻政策。又用“青青的”果实,拟他们的年轻,不成熟。再用“彩虹”“琴瑟”喻他们的憧憬与向往。正是从这些喻拟中,我们读出了中国农民工生活的艰辛与不稳定,同时也发现了诗人的善良心地。特别是用“遥遥无期”的判断,极人性地传达了诗人的同情。毕竟,善良是诗人的人格基础,不善,不会成为真正的诗人的。体会到这一层,就是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理性美。

3继承或创新修辞的灵动美

就从《那些悬而未决的果实》这首诗的文本说起吧。
第二行“悬而未决”是动词性短语的活用,古所未见,是创新。对应的“果实”同样是活用,是名词的拟物活用。也是创新用法。有了它们的对应活用,语言立刻就新颖起来,有了灵气,有了张力。本来通常说“悬而未决的问题”,这里却变成了“果实”。而这些青青的就被啃食的果实,不就是农民工吗?农民工不就是当今社会至今也没处理好的社会问题之一吗?所以叫做“悬而未决”。
第三行“飘荡,飘荡”的直接反复(常用修辞格),形象地道出了农民工漂泊不定的生活窘境。
第四行的“蓝”,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古已有之,是继承。“阳光”是比喻。
第六行的“阴雨”是隐喻农民工窘迫的生活状态。
第七行的“红”,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第八行的“彩虹”是暗喻农民工的美丽憧憬。
第九行的“琴瑟”是暗喻农民工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十行的“欲望”,是名词用作动词,古已有之,是继承。
第十一行的“阴涩冰凉”是形容词性短语的拟物活用,是创新用法。
十一行的小诗,凡十一用积极修辞方法,语言如何不产生灵动之美?

“我看见年轻人的时候安静着/ 安静在自己的幸福里”(8页《路上的年轻人》选句)
两行诗竟五用积极修辞:这就是“安静”的既顶针,又反复,并连续活用为动词,以及“幸福”的活用为名词。虽是继承,但古诗中绝没有这样的修辞密度。

“母亲是一架时钟/ 骨节摩擦,一点点损耗,打滑/ 接近停滞”(31页《一架时钟》节选)
这是第一节诗,三行。第一行是比喻。二、三行出现的“摩擦”、“损耗”、“打滑”、“停滞”四个动词,都是动词的拟物用法。古未见,是创新。“骨节”则是名词的拟物用法,也是创新。凡六用积极修辞,也够密的。

虽然,以上所叙分了三个方面,但具体到一首诗中,是无法分开的。这是因为本来都融合在一起,而整体地呈现出语言的美感。我喜欢冬的诗,因为一读就觉得很明朗、很美妙、很灵动,又很有背后的芬芳可以扑捉。

2010-2-10草稿于坪坝文化村
2010-3-3于贵阳市金阳新区输入

发表于 2010-3-3 19: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0-3-4 08: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小雪!!
发表于 2010-6-12 16: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获不小,辛苦老城子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5: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飞来来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