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42|回复: 0

微说微诗(7-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0 18: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向——微说微诗【7】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自古至今
螺旋成一个圆盘
握紧。飞入一座透明而典雅的家园


【微说】

微诗,从“起源”,到“样板”,经历“入格”与“近民”,再到今天的蓬勃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俯视其投影,就是一个圆圆的方向盘了。我们共同握紧这个方向盘,朝着哪里走呢?当然要走向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什么样的呢?“飞入”——含蓄着创新(方向盘属于汽车,汽车能飞起来,就是创新);“透明”——含蓄着语言的通俗易懂;“典雅”——含蓄着继承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我们从事微诗创作,应遵循的方向,就是以创新为牵引,写出既明白,又具有古韵传统之美的作品来,从而努力开创微诗的全新时代。

眼前的例子最能说明问题。请看杨泽钦老师的《礁石》:

礁石
   文/杨泽钦

飓风撕咬  狂雨暴打
百孔千伤的躯体
仍挺立在  万里海疆

该诗的创新在于借物抒情,歌颂我们祖国的钢铁长城——人民军队。初读这首诗,我猛地想到了南海,想到了那里守卫海疆的边防军战士们。全诗以拟人方式呈现含蓄的诗旨,语言清爽明白,铿锵有力,藏有古典诗词的底蕴。

再看王曰生老师创作的《油菜花开》

油菜花开
山西/曰生

阳光开仓了
多少双贪婪的眼睛
直打饱嗝儿

这首诗的创新在于语言:就是二、三行的由视觉通感成了味觉。而全诗语言几乎都是口语,通俗易懂,仅“开仓”还留有古韵的痕迹。与此同时,这个素材被许多诗人拿来写,而曰生老师却蹊径另辟,不着金也不抹黄,写法上也是创新的。

山城子想说:不管老师们诗友们认不认同,但我自己认定了这样的创作方向:就是沿着以上两例中所呈现的“以创新为引领,写通俗易懂又典雅美丽的作品”。

2018/4/10于黔


素材——微说微诗【8】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一只苹果
引动思绪
语言直奔童年而去


【微说】

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比如此诗中的“苹果”就是。它是从分散的原始材料中被选出来,有机地组织到诗文本中来了。我们通常说的 “睹物思人”中的具体物件,“触目惊心”中所看到的场景,就是具体的素材了。诗欲言之有物,就必须选取精当的素材,作为诗的底料。我们知道,吃火锅没有底料,肯定不香。我的这个诗文本,所以选取诸多素材中的苹果,是我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的情景:大病中的我,眼睛都睁不开了,拿在手里圆圆的、凉凉的,咬一口,甜甜的…那时家贫如洗,也不知妈妈怎样托人弄来几个。那时我读小学二年级。若没这个苹果,这首微诗,也就空洞无物了。恰到好处的素材,可以用做意象。例如:残文老师的《爱情不老》的第四首:

爱 情 不 老
  文/残文
4  
夏天 开一朵
精美的欢笑
燃烧心内的火苗

残文老师这首诗选取了四个素材:夏天、花朵、欢笑、火苗。这四个素材,可以说都是意象。
具体说:夏天(火热)——含蓄着爱情的火热;花朵(美丽)——暗示爱情的美满;欢笑(开心)——隐藏着爱情的幸福;火苗(燃烧)——喻爱的激情正烈。
被选用的素材,诗人要灵活处理。比如花朵,灵活为“开一朵”了。而欢笑,则与花朵互喻了。欢笑出来的激情,则用燃烧的“火苗”来比喻。这个处理过程,就是把选取的素材,组织成了艺术化的语言呈现。

2018/4/11于黔

题材——微说微诗【9】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走进车间
机器旋转
轰鸣,唤醒我的灵感


【微说】

“车间”“机器”“轰鸣”,作为工业生产的存在,都可以是写诗选取的素材。选取之后,用这些素材来表现主题,就叫做题材了。新华词典里解释:题材,就是
文学或艺术作品中,表现主题所用的材料。当然,根据所用的材料,可以分成类别。比如我写的这个,来了灵感之后,歌颂中国制造,写出来的作品,就成为工业题材。而现有的文本,所表现的主题,是要说明微诗也是分题材的。所以,我写的这个系列,应当叫做微诗题材。军旅诗人写军营生活的作品,则成为军事题材。写儿童诗,又可以称为儿童题材。等等,很多。微诗虽微,自然也涉及许多不同的题材。比如战争题材,请看诗韵老师写的《叙利亚》:

叙利亚
文/  诗韵

女孩望着 万家灯火  温馨如梦
一家人  守望着星空
烟花 炸弹  开在瞳孔

诗韵老师的笔触,伸到了处于战争状态的叙利亚。他写的是难民里的“一家人”,从女孩儿(生命的花朵呀)起笔。他们看着那些世界的强盗们,发射导弹,把他们的家园炸成废墟……

201-4-11于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