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96|回复: 0

[诗话] 微说微诗【4-6】(修订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31 15: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质——微说微诗【4】(修订版)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情  思  都悄悄藏着
又美着  眼神着
和谐统一着


【微说】

诗的本质属性:应为旨艺的和谐统一,亦既诗人的情(感)思(想)与语言艺术呈现的和谐统一。这是所有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长度的诗的共性。当下微诗,也不例外。“情  思  都悄悄藏着”——这是说诗人的情思必须含蓄着,不可直接说出来。“又美着  眼神着”——同时,又被语言艺术地呈现着。“和谐统一着”就是旨、艺和谐统一为一体。
举个例子说吧:著名诗人祗时有一首文本只有一个字的诗。如下:

人生
作者:祗时



一个字的诗文本,最能说明旨艺的和谐统一。该诗之旨,在于积极的入世态度:燃烧自己,奉献光明。其艺在于极简用喻。诗人积极入世做奉献的精神,就含蓄在“烛”这个喻里,烛是文本,也是诗眼——就这么地“美着  眼神着”,艺呈现着旨,旨含蓄于艺——就这样和谐统一为一体的。
问诗是什么?就是这么回事——
质是所有诗的共性,又是区分于小说、散文、戏剧脚本、报告文学、杂文、随笔等文学体裁,或唱词、快板、顺口溜等韵文,乃至小品、相声、三句半、评弹等语言艺术的个性。

2018-4-8于黔


入格——微说微诗【5】(修订版)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起步——走
左  左  左右左
注意  踏准脚窝


【微说】

想说格律诗词中,其长度也有与当下微诗的长度相当的。这就是五绝和七绝,和一些字数不足三十的小令。比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仅27个字。原词如下: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定格】为: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

词,必须按着【定格】所规定的平仄构成文本。此篇有七个字位,标着“中”,就是用平或用仄都可以的。其它二十个字位,则标平就平,标仄就仄的。这就是“左  左   左右左”,脚步不能乱。每行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这就是“踏准脚窝”了。每个词牌子,都有乐谱。所以必须按【定格】填词,才利于咏唱,和歌舞。

至于五绝、七绝,其【定格】共有十四种规定。(五绝八种。七绝六种——感兴趣的。可网查《格律28式》)

讲究多,很麻烦。而且押韵,还有古、新之分。无论古新,与现在的普通话的声调,都有些差异。所以,还是写当下的自由体微型诗要容易得多。但也要讲究流畅,不拗口。做到不拗口,就必须把握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若是平声,或仄声在句内连排上四个以上,肯定拗口,而难抑扬顿挫了。

2018 /4 / 9于黔
2018/8/ 31修订

近民——微说微诗【6】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谁  担柴下岗
且走且唱
歌儿扬香


【微说】

谁?当然是普通的山民,劳动人民。下山轻快,心情一高兴,就唱起民歌来。末行之“扬香”含蓄着民歌——真实反映人民诉求风向标的作用和意义。

这十几年来兴起的微诗,其实最接近民歌了。数千年来流传至今的民歌,一
般都很短。民歌也是诗的一种存在方式,其精品千百年口口相传,具有很强的民间性和生命力。比如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斯歌,从地写到天,再从天回到地,反映了北方游牧部族热爱家乡的朴实情怀。这是旨。艺在于用喻、用叠、用韵(一、二行相押,野-古音为ya;第三行,行内押)。旨、艺和谐统一。

再如〔南宋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
该篇运用对比方法,揭示了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这两首民歌的语言共性,都很明白的口语;艺的共性,都押韵,都有简单的积极修辞。

古代民歌没有格律要求,且通俗易懂,又是民情的晴雨表。我以为至少在易懂和反映民情这两方面,是非常值得微诗借鉴的。

2018-4-9初稿
2018/8/30修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