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12|回复: 3

农村娃的组诗《印象》之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 16: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村娃的组诗《印象》之印象
文/ 山城子

打开《中国诗歌网》,见有短信,就急忙载入U盘。这个阶段我每三天去一次网吧,为提高浏览效益,不能即刻做的事情,就要带回家来做。
短信的内容是:
“我是个农村的娃,写诗多年了,总觉自己的诗很差劲,希望先生百忙中指点一二。我知道素昧平生的提这要求太过份......不知说什么好了,在此说声谢谢!祝您安康!我电子邮箱是:wu197555@sina.com
下面附有一组短诗,题为《印象》。

这位农村娃有网名,是拼音符号与数字构成的,当时忘了复制下来,我又一向记不住这类名字,现在不好称呼,索性就呼为“农村娃”吧。
半个世纪前,我也是个农村娃。所以见着这字样,就感到亲切。不过那时我在北方,见不到水牛。后来到了南方,水牛也不时被我捉来养成意象,生长在我的作品里,比如《牛背》。

短短的牛尾巴,自垄间
轻轻一摆就到了八月(摘自《印象》之《中秋》)

水牛的浑圆的肚子
装满了农家一个季节的话题(摘自《印象》之《中秋》)

落日
是水牛尾巴一甩
就甩到山背后的一枚酱果(摘自《印象》之《黄昏》)

从以上有水牛做意象的几处诗句,体会农村娃的行文语言,应当说是既通俗明白,又很诗性的。语言上不走晦涩艰深之路,就会呈现一路明朗明媚,这极容易感染读者;而仅有通俗明白,却不诗性的,那只能算作短行排列的散文了。
说农村娃语言的很诗性,就是说他没有直白地说“时间过得真快/ 转眼间就到了八月”,而是拉来有农家符号意义的水牛,做成意象帮助表达中秋的来临。他也不直接说“这个季节农家的话题很多/ 说也说不完”,竟然特写出水牛的一个“浑圆的肚子”来装。我们辽西的话,是“够拉一马车了”——民间有许多喻拟活泼的口语,提炼到诗中来,远比那些不知由谁先用过(初用时很新颖的),而后群起袭用的“骨头”“高度”“细节”(硬是被用得腐烂了)等等意象,要诗性得多。

两家的椅子便凑到了柳下(摘自《印象》之《中秋》)

而年迈的炊烟,早就爬上瓦屋顶
颤巍巍地拄着电视天线(摘自《印象》之《黄昏》)

而傍晚是一条大黄狗(摘自《印象》之《乡愁》)

那枚疲倦的圆月,刚乘了一会儿凉(摘自《印象》之《月落》)

以上这些句子,应当是属于农村娃的精品语言。不说两家人把椅子抬到树下,聚在一起摆龙门阵,而说“椅子便凑到”,简洁又有了拟人的味道。说炊烟“年迈”、“颤巍巍”,拟人的效果很强烈,且逼真。用“大黄狗”比喻傍晚,很新颖,城市人是想不出来的。而月亮乘凉,也是很别致的拟人格的运用。

诚然,如果一半以上的句子,能上如上这个水平,再消灭那些不够精彩的句子,那就是对农村娃的高标准的期望了。
比如:“若此刻谁家的狗偶然/ 大声的说了声欢迎”,“偶然”不如“忽然”准确,后句的两个“声”稍显罗嗦。若打磨为“若此刻谁家的狗忽然/ 摇着尾巴跑出来迎接”,虽平实了些,但情景真实。
又如:“无题的钟声”,使钟声没有了音色的形象。参照后句,也许用“清心”或“养心”要好得多。
再如:“就被夜半醒了/ 而略觉不安的山莺/ 给啼了下来”,“醒了”那里,可能“醒来”稍好,“下来”那里可能“下去”准确。而前两行没必要断开,就做个长句更好。
至于,“乡愁是一个新堆起来的草垛”,说“新堆起来”还不如“陈年”更有意味。但无论如何,诗中最好不出现模仿的句子——除非你的句子能压倒你所模仿的那个句子。问题是余光中的句子,不是单独句子,而是每节开头都有一句,形成了强烈的段落排比的阅读效果,留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你用一个指头,战胜不了他的拳头不是?

不知道前些年是谁说过“诗歌到语言为止”的话,我从知道有人这样说,就一直不以为然的。其实“文学是人学”(也记不得这又是谁说的了)。那么,诗就是人上之人的学问了。这样比照,诗的语言不过是这个“人上人”的服饰罢了。如果给稻草人穿戴上再时髦的服饰,他也还是不能替代主人随机应变地驱鸟。但人的穿着打扮,又总是一种人格气质,甚至是思想性情的直露或含蓄的外现。而诗的语言功能,正是要为诗旨服务。这旨就是思想情感,就是诗人于生活中因感受事物触动情景而呈现出的喜怒哀乐。能让读者同你一道喜怒哀乐起来,那就是找到了震撼的相同频率了。换言之,语言属于诗艺,思想情感是诗旨,两者达到高度的统一才是好作品。
如果农村娃确实觉得自己的作品还需努力,就应当在诗旨上下功夫。比如《中秋》,写到“而细细道来”,后面的两行,就是很需要升华的地方。但他吟出“也不过是清风半夜,一段蝉鸣/ 还有竹椅旁一柄,葵扇”。虽然,单拿出来,是个娴雅有余的意境,但我读了的整体感觉,就像从上打量下来,留着时髦发型的,穿着一身牛仔服的小伙子,脚上却是一双布鞋。多想那是一双著名企业生产的名牌呀!
仔细揣摩,农村娃大约是要表现农民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这从“凑到”“回旋”“浑圆”等词语中已有些透露,但终于没有明朗起来。所缺乏的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贯穿,尤其到最后,也没见到影子。
同样,《黄昏》也是个欲表现农村新变化的好的选材,但因纯客观的叙述,还是看不出诗人情感的火苗燃在哪里。
《乡愁》,“十月以后”构不成必要的背景交代,虽然细腻地描写了一些记忆中的境况,但因“愁”的意象几乎没有,岂不是“强说愁”了吗?
《落日》写禅境。这是一袭很考究的袈裟——近似顶针又近似回环的词语的承递复沓技法的运用,是很巧妙了语言的。但它肯定没有披在泓一(李叔同)大师那样能入禅境的人身上,仿佛就给一个泥身穿上了。
《月落》不过是夜半一景。历来诗家写景,未有不寄情者,或因景生情,或因情感景,而必情景交融而动人。然农村娃内心想着什么,是很难从诗中读出来的。你不让我们读出来,如何与你共鸣呢?

我与农村娃是实话实说了。或因诗观不同,而意见肯定不一。一如口味,我喜欢食生葱、生韭菜、生茄子、生黄瓜、生香菜、生菠菜、生野菜,而对山珍海味不大有情趣。而在别的诗友眼中,你的作品或许就是一桌美餐。
读别人的作品,不论上乘还是下乘,只要能一分为二地审视,实际上都是学习。感谢农村娃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与你学习交流了大半天,深感愉快。
2010-6-29于黔中文化村

附:印象(组诗)

1. 中秋

短短的牛尾巴,自垄间
轻轻一摆就到了八月
柚子熟了
梦熟了
而月儿也已经可采撷

邻人一声收成如何
两家的椅子便凑到了柳下
水烟筒的咕咚声
比任一脉幽泉都绵远悠长
回旋着一首古老淳朴的村歌

水牛的浑圆的肚子
装满了农家一个季节的话题
而细细道来
也不过是清风半夜,一段蝉鸣
还有竹椅旁一柄,葵扇


2. 黄昏

落日
是水牛尾巴一甩
就甩到山背后的一枚酱果
看林的老头
(咳起数只鸟儿后)
砰一声
用土统把它们轰入林深处
而年迈的炊烟,早就爬上瓦屋顶
颤巍巍地拄着电视天线
把娃娃眺望

若此刻谁家的狗偶然
大声的说了声欢迎,
一定又是上次那个愉快的小记者


3. 乡愁

十月以后
乡愁是一个新堆起来的草垛

午间有母鸡与小鸡
在晒谷场旁边作啄食时间的演习
午后
有太阳吃草的音响
唧唧地爬上了田垅
爬过故乡这座矮矮的山岗

而傍晚是一条大黄狗
温顺的,跟着光屁股的童年
自河边,不声不响地回家


4. 落日

落日的屐印
是天边的云烟
天边的彩霞
是僧人的袈裟
飘逸的袈裟
是悠悠的晚钟
无题的钟声
是紫铜的禅意

黄昏的跫音
漫过群山的尖尖
镀金的峰峦
是一朵盛开的红莲


5. 月落

沿着树木上山的梯级
山坳上
那枚疲倦的圆月,刚乘了一会儿凉

就被夜半醒了
而略觉不安的山莺
给啼了下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村姑翠儿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7-4 23: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得。

欣赏终就只是阅读的一个方面。但诚实言恰恰是交流的基准。
发表于 2010-7-13 19: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诗美评!给人美的享受,和对诗的更深一层的认识!谢谢山城子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14: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观云!!
谢谢翠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